VR走進大山里的“流動地質博物館”
分類: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:2023-02-06 瀏覽量:21113
近日,寧夏地質博物館將“移動地質博物館”帶到固原多個偏遠地區的校園,開展了以“助力精準扶貧,打造科普品牌”為主題的系列科普專題活動,呈現了一個給師生上課 科普晚宴受到了當地師生的歡迎。
當“流動地質博物館”出現在固原市園州區彭堡鎮草洼小學時,學生們喜出望外。 “移動地質博物館”通過礦物巖石小課堂、化石獵人、地科普專題講座、VR虛擬現實體驗四個環節為師生進行科普,讓他們了解地質勘探的艱辛,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現實。應用在日常生活等方面,倡導孩子節約資源,保護環境。
“我們把博物館的標本帶到學校,讓大家了解地質學和地球科學的知識,讓大家知道這些美麗的礦物是自然界出產的……”在礦物巖石小課堂上,寧夏地質博物館講解 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地質博物館的特色教學標本。
在“化石獵手”體驗環節,同學們用工具挖掘“化石”。地質專家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地質學專題講座,語言通俗易懂,視頻生動有趣,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場別具風格的地學知識盛宴。孩子們 次體驗了互動科普的樂趣。
“化石太難挖了,我們挖一小塊都花了很長時間!很難想象那些挖化石的叔叔阿姨是怎么一點一點挖出來的。”該校三年級學生馬洋說。
VR體驗設備的到來,讓學生體驗虛擬現實技術創造的虛擬世界。孩子們被虛擬現實技術深深吸引,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“ 次體驗VR,太神奇了!里面的東西跟真的一樣,真以為自己鉆到地下了,伸手去扯一塊海草回家。看,這里的小魚兒,還有這些植物像花草樹木,這些像小動物一樣的石頭,都很神奇。”四年級學生楊小禾說。
在認真觀看展覽、認真聽取講解后,同學們表示希望更多的博物館走進農村、走進學校、走進課堂,希望更多“活”的博物館文物藏品和人物故事走進他們的世界。
“‘移動地質博物館’活動是響應 號召,將科普與科技創新放在一起,為自治區脫貧富民戰略貢獻力量。主要寧夏地質博物館的職責是為廣大群眾,特別是青少年提供信息,普及地球科普知識,我們發現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對科普的需求更大,很高興看到他們有所收獲”寧夏地質博物館館長王金民說。
草洼小學校長付力表示:“讓學生體驗VR,近距離觀察各種化石,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,開闊了科技視野。此次捐贈的物資,為左—— “在我們學校孩子背后的支持,同學們表示,一定會努力學習,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。”